王举才

那墨研创
2025-09-22
来源:那墨研创

王举才是白族,1892年出生在剑川甸南西中村,他从小就没了父母,日子过得很艰难。

少年时,王举才去耿马做木工来维持生计,后来又流落到麻栗坝,给土司赶马。1934 年,全家回到剑川,生活依旧贫困。好在西中父老允许他在明岭山箐开荒,还让他负责护林。当时明岭山已经被砍得光秃秃的了,王举才接过护林的任务后,带着全家日夜巡逻,一点情面都不讲,终于把乱砍滥伐的风气给止住了。他还带着家人不断造林,过了几年,明岭山又重新长满了绿树。

王举才看到村民,尤其是妇女上山积肥、拾柴草时,因为道路崎岖难走,很是辛苦,就动员全家开挖了一条两华里多的路,方便大家负重行走。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他家开垦出几十亩荒坡地,建成了一个果园,还挖了水塘养鱼,利用岩棚饲养母猪,每年能产几十头仔猪,养了几十窝蜜蜂,每年能产几十公斤蜜,生活慢慢好了起来。

为了解决洋芋的销路问题,王举才发明了一架木制水动制粉机,生产的洋芋粉都能卖到下关和昆明。他还把家中后墙打开,开了个小商店,卖些生活用品,方便了村民。他支持儿子制作了一辆铁木结构的脚踏车,村民们都叫它 “木牛流马”。他还搞了个在高海拔冷凉山区育水稻秧苗,然后移到坝区栽插的高产试验,居然成功了,他也成了一名农村实业家。

王举才爱国爱乡,为人民献出了两个儿子。抗战初期,他动员长子王岳宗参加修筑滇缅公路,没想到长子在功果桥工段牺牲了。二儿子王恒宗是县农机厂工人,工作很出色,还有发明创造,1958年被选送到北京参观学习,可惜在去贵阳的途中病逝了,为发展地方工业献出了生命。

解放战争时期,王举才积极参加地下党领导的 “反三征” 运动,还让一些壮丁到明岭山躲避国民党抓兵。他在地下党领导下开办妇女识字班,让家里人为地下工作人员站岗放哨、传递消息,给来往的地下人员解决吃饭问题,还把进步人士和地下党领导干部李岳嵩、白承业、张贡新等人藏在明岭山的家中。剑川四二武装起义后,王举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反 “清剿” 斗争时,张贡臣等人就在他家隐蔽,搞联络指挥。王举才还不顾自己的安危,深入敌人内部,和保安团谈判,想要瓦解对方。

1949年8月,王举才被选为剑川县政务委员会建设委员,10月县人民政府成立,他又担任经济建设科科长。1950年,他被评为劳动模范,还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第一个国庆观礼团,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礼,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之后还去全国各大城市访问参观。王举才当建设科长的时候,为剑川的农、林、水利建设做了好多工作。他穿着草鞋走遍山区,认真布置护林绿化。金龙河决堤了,他亲自上阵,指挥民工日夜奋战,把缺口堵住,还疏浚了河道。他还在剑湖边创建了剑湖农场,建议并参加了疏浚海门口淤塞工程。

可是1955年,在极“左”思潮影响下,王举才因为“封建思想比较浓厚”,被处理回家。1960年,他妻子一个人守山护林,被坏人杀害了。1962年,王举才贫病交加,离开了人世。直到1982年,中共剑川县委对王举才的问题进行复查,纠正了剑川县人民政府1955年上报材料中的不实之词,王举才才得到了平反。

阅读4
分享
下一篇:曹恒钧
上一篇:李家瑞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