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恒钧(1889~1948),字子肩(亦作仔肩),排行第五,出身于剑川城文照街一个贫苦的白族家庭。这位横跨清末至民国的滇籍英才,以精湛的测绘技艺奠基云南近代测绘事业,以深厚的学识耕耘数学教育园地,更以务实的担当与炽热的情怀,在地方建设与民族救亡的浪潮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早年治学: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
曹恒钧的早年成长,离不开名师的指引与自身的勤勉。幼年时,他便拜入赵式铭门下研习学问,在传统经史的浸润中打下了扎实的学识根基。清末新政浪潮席卷全国,新式学堂兴起,曹恒钧敏锐地抓住机遇,报考陆军测绘学堂,凭借过人的天赋与刻苦,以名列榜首的优异成绩被录取。
宣统二年(1910 年),曹恒钧顺利毕业,开启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他先是任职于测地局,从基层班员做起,积累测绘实践经验;不久后,因其专业能力突出,被聘为云南陆军讲武堂助教。彼时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是培养滇军骨干的核心阵地,曹恒钧在此执教期间,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培育出大批滇军将佐,这些学生后来多成为滇军的中坚力量,为他日后在滇省军政与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埋下伏笔。
测绘事业:奠基云南近代测绘的先驱
从陆军少尉到少将,曹恒钧的军衔晋升,始终与他在测绘领域的卓越贡献紧密相连。1936 年起,他出任云南省陆地测量局局长,而在此之前,他已在该局三角科科长任上深耕多年,是云南测绘界公认的技术核心。
在他主持云南省陆地测量局工作期间,推动了云南近代测绘史上的两项关键工程:
全省大地图根测量:
系统性完成了覆盖云南全省的基础测绘控制网建设,为后续各类专业地图的绘制提供了精准的基准数据,填补了云南大范围规范测绘的空白。
五万分之一分县详图编绘:
组织团队完成了全省范围内以县为单位的五万分之一详图绘制。这套地图以 **“精确、详细、可靠”** 著称,不仅成为当时云南军政管理、资源开发、交通建设的重要依据,更在 1949 年后发挥了关键作用 —— 中央人民政府划定滇缅边界时,交涉工作始终以曹恒钧主持绘制的这套地图为核心依据,其专业价值与历史意义不言而喻,被誉为 “滇省测绘之基石”。
除了主导省级测绘工程,曹恒钧还积极参与地方史志的测绘工作。民国 12 年(1923 年),赵藩主持编纂《剑川县志》,专程邀请他回乡绘制县城街道图。曹恒钧毫无推辞,凭借对家乡地理的熟悉与专业的测绘技艺,圆满完成任务,为这部地方志留下了精准的地理档案。1931 年云南通志馆成立后,他又被聘为分纂委员,专门负责地理部分的编纂,其中清代及民国时期云南设治区域图,均由他亲手编绘,这些地图至今仍是研究云南近代行政区划变迁的重要史料。
教育与地方建设:深耕多域的实干者
曹恒钧的才华,不仅体现在测绘专业领域,更延伸至教育与地方治理层面。
在教育领域,他是备受推崇的数学教育家。他对数学研究精深,更擅长将复杂的知识化繁为简,教学中循循善诱,极易让学生理解接受。因此,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测量学校,到昆华中学、航空学校、法政学校及道路工程学校,多所院校争相聘请他主讲数学。他的学生遍布三迤(云南的代称),上至军政界骨干,下至普通学子,不少人因他的启蒙而深耕数学及相关应用领域,为云南早期数学知识的普及与应用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地方建设中,曹恒钧同样展现出实干担当。1932 年至 1936 年,龙云主政云南期间推行全省清丈田亩,以规范土地管理、增加财政收入。时任财政厅长的陆崇仁深知曹恒钧的专业能力,力邀他兼任云南省清丈人员养成所所长与测量局三角课课长。任职期间,他结合测绘技术与地方实际,制定系统的培训方案,培养出具备扎实实践能力的清丈人员达数千人,这些人才奔赴各地推动清丈工作,为云南土地制度的规范化奠定了人力基础。
此外,曹恒钧还曾出任邱北县长,任职期间以 “务实勤俭” 为治政准则,摒弃官场虚浮之风,专注于地方民生事务,深受当地民众认可。
家国情怀:乐善好施的乡贤与进步支持者
生活中的曹恒钧,秉持着 “自奉俭朴,厚待他人” 的准则。他与家人常年甘守淡泊,衣食简约,家中却藏书颇丰,公余时常研读《资治通鉴》《史记》等经典,在经史中汲取智慧。而对于从桑梓剑川赴昆明求学或谋职的同乡,他始终倾尽全力相助:或为其牵线介绍职业,或耐心指导升学方向,遇到经济困难的同乡,更是毫不吝惜地解囊资助。这份热忱与慷慨,让他在剑川籍同乡中声望极高,1931 年起,他先后被推举为剑川旅昆同乡会副会长、会长,成为维系旅昆同乡情感与互助的核心人物。
更令人称道的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曹恒钧展现出超越个人局限的进步视野。1939 年夏,时任云南陆地测量局局长的他,得知一批进步青年渴望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救亡事业,毅然选择支持与资助。吴子谦、杨允恭、何廷隆、李廷杰、刘世铭、万为一、罗泽等青年,在他的帮助下顺利抵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这些青年后来多成为国家建设的骨干,其中吴子谦、李廷杰在全国解放后还担任了国家测绘总局副局长,延续了曹恒钧在测绘领域的事业火种。
晚年与身后:一位多面英才的落幕
1945 年 5 月,云南省陆地测量局奉命改组缩编为测量第十二队,曹恒钧调任滇黔绥靖公署测量监少将参议,虽仍身处军政测绘相关岗位,但彼时的他已逐渐显露归隐之心。1946 年秋,他告别任职多年的昆明,返回故乡剑川,过上了潜心读书的晚年生活。
1948 年 4 月,曹恒钧在故乡病逝,终年 59 岁。这位集测绘专家、数学教育家、地方实干家于一身的白族英才,虽一生未曾身居显赫高位,却以扎实的学识、务实的行动与炽热的情怀,在云南近代测绘史、教育史与地方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主持绘制的地图,为国家边界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他培育的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他的品格与担当,更成为后世乡贤的典范。正如时人评价,曹恒钧以 “真才实学” 立身,以 “家国情怀” 立心,堪称近代滇省知识分子 “经世致用” 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