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苏

那墨研创
2024-08-20
来源:那墨研创

杨苏,1927 年出生,云南剑川人,白族,中共党员,高中毕业。他的一生横跨革命斗争与文学创作两大领域,在滇西大地留下了深刻的人生印记。

投身革命:驰骋滇西的斗争岁月

早年的杨苏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在滇西的革命浪潮中担任多项重要职务。他先后任中共罗惠特区党委副书记、云南滇西人民自卫军一支队政委、中共滇西二委委员,始终扎根民族杂居的边疆地区,为凝聚革命力量、开展抗日反蒋工作奠定基础。此后,他担任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 31 团团长兼政委,率领部队在崇山峻岭间开展游击斗争,以坚定的信念和实干担当,为边疆解放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建设时期:深耕地方的责任担当

全国解放后,杨苏迅速转入地方建设与文化发展工作,在不同岗位上践行使命。他先任龙陵县委书记,后任腾冲县委副书记,深入基层推动滇西县域的恢复与发展;随后历任保山地委宣传部长、德宏州委宣传部长,以思想引领助力边疆地区的文化建设;后期又担任云南省文化局副局长,以及云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成为云南文化领域的重要组织者与推动者,为当地文艺事业发展搭建平台、凝聚力量。

文学创作:笔绘边疆的丰硕成果

1957 年,杨苏开启文学创作生涯,1962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此后数十年笔耕不辍,累计创作约 450 万字作品,涵盖多种体裁:

文集与长篇小说

出版《杨苏文集》(四卷),创作《藏民飞骑》《省委大院》《傈僳人家》《青春颂歌》等长篇小说,其中多部作品聚焦边疆民族生活与时代发展,生动展现藏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变迁与干部群众的奋斗历程。

传记文学

撰写《周保中将军》《艾思奇传》《王复生烈士》等长篇传记,以详实的史料与细腻的笔触,为革命先辈与思想先驱立传,兼具历史价值与文学感染力。

影视剧本

参与创作电影文学剧本《景颇姑娘》,将边疆民族文化搬上银幕,让更多人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风貌。

创作荣誉:实至名归的文学认可

杨苏的作品因深厚的民族情怀、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扎实的艺术功底,多次斩获重要奖项:

《艾思奇传》荣获全国第五届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该奖项是全国性民族文学最高奖项之一,彰显了作品在民族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短篇小说《带血的腊梅》获 1982 年《边疆文学》短篇小说奖;

散文《勐伦植物园》获云南第二届文学奖散文奖。

从革命战场到文学园地,杨苏始终以赤子之心扎根边疆、书写边疆。他的人生经历与创作成果,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写照,更成为记录云南边疆发展、传承民族文化的珍贵财富。

阅读61
分享
下一篇:欧小牧
上一篇:赵藩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