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这片白族聚居地孕育了布扎刺绣、木雕、扎染等诸多璀璨的民间工艺—— 布扎艺人用彩线缝合出 “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的平安锁与绣球,刺绣匠人将山茶、蝴蝶绣入日常服饰,木雕师傅以刀为笔刻出白族建筑的榫卯精髓。然而根据《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官方代表性传承人需满足 “特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积极培养后继人才” 等刚性条件,且实行逐级推荐、专家评审制。这一制度虽保障了传承质量,却也因资历门槛、传承序列限制等因素,让许多技艺精湛却不善交际、专注创作的民间艺人被挡在 “官方名录” 之外。

数据显示,全国80%的非遗传承人月收入不足3000元,超30%技艺因后继无人濒临失传。在剑川,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匠人:他们能精准复刻白族传统纹样,却不懂申报流程;他们坚守 “手工制作” 的初心,却缺乏推广渠道;他们靠着手艺勉强维生,最终不得不放弃世代相传的技艺,转行谋生。为了留住这些 “隐形传承者”,让剑川非遗真正活在当下,我们发起 “非非遗传承人计划”—— 不设门槛、不看资历,只为那些 “没有官方头衔,却有真才实学” 的民间工艺人,搭建一个免费推广、精准赋能的平台。
我们寻找的“非非遗传承人”,需满足以下条件:
1. 技艺扎根剑川
熟练掌握剑川本土传统工艺,包括但不限于布扎刺绣、木雕、扎染、银饰锻造、传统纺织、民俗手作等,工艺手法符合白族传统技艺核心要求;
2. 坚守传承初心
持续从事相关技艺创作1年以上,未获得过官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且无不良从业记录;
3. 愿意分享传播
乐于展示创作过程、技艺故事,接受平台专栏采访与作品展示,助力传统工艺走进大众生活。

1.双平台专题展示
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剑川非非遗传承人” 专栏,为每位入选者打造专属页面,包含个人简介、技艺故事、代表作品高清图集、联系方式(可选),永久免费展示;
2.定制内容策划
根据技艺特点设计差异化专栏主题—— 如布扎艺人聚焦 “非遗里的白族祈福文化”,木雕艺人侧重 “榫卯工艺的现代应用”,刺绣艺人突出 “传统纹样的时尚转化”,通过图文、短视频、访谈等形式,让技艺故事更具传播力;流量精准引流微信平台定期推送传承人专访,网站设置“民间技艺地图”,方便游客、文创机构、采购商直接对接,助力作品销售。
市场赋能支持
“非遗 + 文旅” 模式,优先推荐传承人参与平台策划的本地文旅活动、文创市集,对接民宿、景区等合作渠道,将作品转化为旅游商品;
报名材料
1.个人基本信息(姓名、联系方式、居住地址);
2.技艺说明(所属工艺类别、擅长领域,300 字以内);
3.作品证明(5-10 张代表作品高清照片);
报名渠道
1.官方网站渠道:下载打印报名表填写后扫描,与作品证明材料一并发送至指定邮箱:1981667200@qq.com,邮件主题注明“非非遗报名+ 姓名+ 工艺类别”。
2.微信渠道:扫码以下二维码,加微信好友,发送报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