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祖师俗名段圭,生于剑川治北建墩村(今斑洞河村)。幼年丧母的他,在父亲严苛却饱含期许的教导下,不仅积累了渊博学识,更养成了敦厚守信、乐善睦邻的品性。彼时的大理国素有“妙香佛国” 之称,佛教氛围浓厚,加之段氏家族中段思荣等先辈避位为僧的典故流传,年少的段圭心中悄然埋下修行的种子。他一边在村中后山洞潜心研读佛经,一边恪守孝道照料老父,还时常以佛法教化乡邻,其德行赢得了全村人的敬重,也为日后出家修行奠定了根基。
元致和元年(1328 年),段圭父亲病逝。料理完丧事后,他毅然告别故土,远赴昆阳普照山普照寺,拜入云峰和尚门下。云峰和尚见其慧根深厚、心向佛法,欣然接纳并赐法名 “崇照”,崇照自此以 “莲峰” 为号,正式踏入佛门。在普照寺的三年间,崇照过着 “昼耕夜读” 的简朴生活:白天与僧众一同劳作,开垦田地、修缮寺院;夜晚则独坐禅房,钻研佛学经典,力求参透佛法真谛。他的刻苦与虔诚深深打动了云峰和尚,得到 “吾宗不坠,正在此子” 的高度赞誉。此后,崇照为求更深佛法,离开普照寺前往和衲山万松寺,凭借扎实的佛学功底设坛讲经,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信众与僧人皆有所悟,声名逐渐在佛教界传开。
离开万松寺后,崇照为磨炼心志,前往昆明云居山结茅修行。他在此过着“坐不设席,食不兼味” 的清苦日子,茅草搭建的小屋内仅有一破旧蒲团,饮食常以粗茶淡饭甚至野菜充饥,却始终甘之如饴,将物质的匮乏视作对内心的磨砺。周围百姓被其苦修精神打动,纷纷送来毯褥、盘餐,均被崇照婉拒,他认为修行当以心为要,不应贪恋物质享受,这份定力让他的声望愈发深远。
元至正元年(1341 年),崇照为开阔眼界、精进佛法,开启了漫长的内地游学之旅。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远及新疆、西藏,先后参谒了空庵和尚等 19 位高僧。其中,空庵和尚持法严厉,弟子多因畏惧其 “指摘瑕疵,呵斥荒怠” 而退缩,唯独崇照坦然受教、勤勉修行,最终成为唯一获其真传并授予法印之人。空庵和尚临别时嘱托:“汝将吾宗流播云南,随处结庵,引进学者”,这句话成为崇照日后弘法的核心使命。此后,他又参谒满秀、峰聪等高僧,皆获认可与赞誉,游学之旅让他的佛法造诣实现质的飞跃。
元至正七年(1347 年),崇照结束游学,经重庆、中庆(今昆明)返回晋宁和衲山万松寺。此时的他,已立下 “流播禅宗于云南” 的宏愿,遂与无文、智识、贸财、鸠工等人携手,在万松寺东北侧筹建庙宇。面对资金短缺、材料匮乏、人力不足等难题,崇照亲力亲为:四处奔走募集善款,与工匠一同搬运建材、参与施工,以信念凝聚众人力量。最终,盘龙庵、观音寺、天王殿、药师殿、罗汉寺等相继落成,这些庙宇不仅建筑风格独特,更成为云南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为禅宗在当地的传播搭建了坚实平台。
元至正十八年(1358 年),滇宪监司德弥实卜花久闻崇照盛名,亲往万松寺执弟子礼,“叩问心要钦受大戒”,并力邀其住持昆明圆通寺。消息传开后,全郡官民自发列队迎接,敲锣打鼓、高举宝幢,场面盛大感人。在圆通寺住持的四年间,崇照谨遵师训,频繁设坛讲经,以通俗的语言阐释禅宗要义,不仅让信众对佛法有了更深理解,更潜移默化地改善了当地社会风气。
离开圆通寺后,崇照践行“流播云南” 的誓言,向滇西进发。他首先抵达禄丰,在县城东山结庵讲经两年,每日为百姓讲解佛法,吸引众多人投身修行;随后前往大理,在苍山中和峰麓的崇圣寺传授禅宗佛学,为这座千年古刹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大理佛教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元至正二十年(1363 年)三月,平章政事段功与品甸大王宝花联名邀请崇照住持祥云县水目山水目寺。在水目寺的一年多里,崇照依旧以弘法为己任,悉心教导僧众与信众,让禅宗思想在滇西进一步扎根。此时的他,已预感生命将尽,遂召集弟子嘱托后事:命净庵住持水目寺,慧堂、智俾主持盘龙寺,并告诫众人 “生值末代,幻体危脆,宜以心地法门为首务”,切勿被贪欲嗔恚所困。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 年)五月,崇照从水目寺返回晋宁盘龙寺。同年八月十八日,他鸣钟召集所有门徒,留下 “吾圆寂后,勿行世俗礼” 的遗诫,随后写下偈语:“三界与三途,何佛祖不游?不破则便有,既破则便无。老僧且吞吐不下,门人不肯用心修。” 写毕,崇照投笔坐化,颜貌始终如新,以平静超然的姿态走完了修行之路。
明洪武五年(1372 年),弟子慧堂等人遵佛制,将崇照真身供奉于舍利塔中,塔矗立在大盘龙庵(今大雄宝殿)后方,并立 “大盘龙庵大觉禅师宝云塔铭”,由沙门庆源撰文、名士何秋崖书刻,详细记录其生平与贡献。此后,盘龙寺在弟子们的经营下日益兴盛,每年农历七月十七日至八月十八日的 “盘龙庙会”,成为百姓朝拜祖师、祈福纳祥的重要活动,盘龙寺也成为昆明地区重要的佛教圣地与旅游景点。
民国年间,方树梅邀赵藩、周钟岳游盘龙寺,有感于祖师事迹,写下“担当称弟子;介老认乡亲”“创建闻从元至正,开山祖是故乡人” 等诗句;1989 年,斑洞河村人杨育游寺时,题联 “尊者是乡亲,千里奔来瞻古寺;群黎沾惠泽,一心礼拜鉴清泉”。而在崇照故乡剑川斑洞河村,土主庙曾供奉 “真人盘龙祖师之神位” 牌,旁刻 “古义督建墩村人氏,肉身坐化晋宁州”,两侧村儒杨泽所题对联 “数百里化鹤归来,辅冀桑梓如赤子;三千界乘龙往复,施行云雨慰苍生”,虽在 “文化大革命” 中损毁,却始终印证着故乡人对这位祖师的深切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