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白曲

2024-08-20
来源:

剑川白曲主要流行于剑川、洱源及与剑川接壤的怒江州兰坪县通甸、金顶和丽江的九河等地,是一种极具特色的白族传统音乐艺术形式。2014年11月,剑川白曲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4425

传统白曲《鸿雁带书》手抄本

相传很久以前,从天堂飘下的歌本落在了“白曲之乡”剑川,于是剑川被人们称为“天乐飘落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剑川白曲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以曲调美、质量高、品种全、流传广而著称于世,“石宝山歌会”万人对唱的白曲,早已载入国际著名民歌歌目。清代剑川白族诗人赵怀礼在其《朝山曲》中写道:“三营浪子土三弦,靡曼山歌断复连,菩萨低头弥勒笑,无遮大会奈何天”,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剑川白曲演唱的盛况。

剑川白曲的表演形式独具一格。表演时由一人怀抱龙头三弦自弹自唱,也可以一人伴奏,一人唱或一人伴奏,男女对唱。剑川白曲可分为短调和长歌两大类,歌词结构为“七七七五”式,即第一、二、三句为七个字,第四句为五个字,俗称“山花体”。四句为一段,若干段为一首。短调最常见的为八句一首。常在山间、湖畔、田边、地头及石宝山歌会、火把节等民族节日里即兴对唱。听众成百上千,一唱众合,通宵达旦,场面壮观。长歌的基本词格亦为“山花体”,最长的达3000多行。长歌多数有故事情节,以抒情为主。传统作品有《鸿雁带书》《黄氏女对金刚经》等50多部。白族长歌还以始于唐代南诏时期,用汉字作为表意和记音符号的古白文手抄本在民间广泛流传,形成了大批珍贵的白族文字文献。

2024425

情歌唱到古稀年——白曲表现力丰富、感情最为炽烈

白曲的音乐具有叙事和抒情的功能,音乐表现力极为丰富,它为山歌的千年传承发展状况提供了典型范例。白曲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有创世古歌、祭祀歌、礼俗歌、劳动歌、情歌、一字歌、反意歌、咏物歌、寓意歌、生活歌、儿歌等,在白族的音乐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白族历史、语言、民俗等的研究都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2024425

在剑川几乎每个村寨都有被称为“曲匠”的擅于演唱白曲的歌手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及全国20多家电视台多次深入剑川,拍摄了《石宝歌城》等专题片。著名学者和音乐理论家费孝通、冯骥才、田青、金兆钧等都曾莅临剑川考察。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教授工藤隆等在日本出版《云南剑川白族歌垣》,该书收录石宝山传统白曲1021首。剑川分别在沙溪镇、剑川职中、石龙村等地建设了剑川白曲保护传承基地。剑川白曲音视频专辑每年正式出版不少于2张,采用剑川白曲改编、创作的音乐作品屡屡获奖。2018年,建成了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剑川白曲综合传习中心,进校园、进社区和传习培训活动丰富多彩,使剑川白曲得到有效保护传承。

2024425

幽默风趣的白曲演唱

阅读6
分享
下一篇:剑川梅园石雕
上一篇:剑川木雕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