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可及(1584-1658),字允升,号若溪,剑川治城"三家村"(今金华西门街)人,出身寒微。可及天资敏慧,苦志笃学,博识多才。青年时代决意仕途,颇以文才自负,尝以"何人不中何人中,不中何人中何人"为句,舒发自己奋发向上,报效国家的远大抱负。足称明代以来剑川一介有理想、有胆识的白族青年。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何可及,乙卯科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再登已未进士,初授河南涉县,有惠政;天启甲子年(1624)充任河南同考,主考选拔张星等学识优秀者八人为仕。时,考生房周士答题立意新颖,放言时弊,初榜黜落,可及查知此事,有意查阅房周士考卷,阅后倍加赞赏,以首卷特别推荐,房周士复中榜首。此举大得人心,可及一时被誉为"伯乐"。
何可及令临漳疏理漳河工程之际,获秦李斯玉筋传国玺,贡于熹宗皇帝,遂擢升陕西道御吏。可及至此得以巡视西城,管节慎库,差巡七省漕运,兼理河道。任职期间,尽忠尽职,均建卓异功绩,官至太仆寺卿,跻身于明末王朝最高层。
明崇祯初年,督巡两浙盐鹾,时值海啸,浙江盐场尽被水淹,可及敢于据实奏报灾情,两浙得蠲免盐课银二十万两,可及尚亲临灾患重地,督促修筑海防,惠及沿海八十余县,两浙灾民俱受裨益。何可及任太仆寺卿之时,正值魏忠贤擅权,虽有违心之举,然未失理智天良,多有同情忠良,悯怜故里乡亲之情谊。天启六年(1626)礼部给事中、剑川籍杨栋朝冒死上疏,历数魏珰罪状,奏请熹宗对魏"严加堪问",不料《首参魏珰疏》被魏忠贤截扣,情势十分严峻,何可及想方设法,以白语山花体通告杨栋朝,"乌鸦已占凤凰巢,庙中佛主已非真,一时黄土成金锭,莫再冒死行;华山剑水是故乡,梓里亲情系在心,城东门外快打点,梦苍快逃生"。经何可及等多方周旋,杨栋朝死罪虽免。活罪难逃,被削职为民,回归剑川。
魏忠贤倒台,祟祯皇帝执政后。可及立即上奏《题复漕巨科臣疏》,力荐重臣章允儒、陈熙昌、杨栋朝等。可及不避乡党之嫌,内举之议,提出杨栋朝首参魏珰之举,赞扬杨栋朝"留都(南京)不拜逆祠"的节烈行动,崇祯皇帝及时采纳何可及奏本,重新重用杨栋朝。明崇祯三年(1630),何可及退居林下,旋即在金华山麓文源村吉庆观(今神登村何家祠)设塾授徒,桃李盈门,颇多建树。明崇祯十二年(1639)剑川大饥,可及尽放家中储粮,救济灾民。七十四寿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