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鱼-一罐剑川冬酿里的白族年味

那墨研创
2024-08-18
来源:那墨研创

在剑川的白族村寨,冬日的寒意总与一股特殊的鲜香缠绕 —— 那是家家户户忙着制作腌鱼的信号。白族先民依时令摸索出的智慧,让腌鱼的制作牢牢 “锁” 在冬季,尤以春节前的腊月为最佳:此时气温低寒,既能抑制杂菌滋生,又能为鱼肉留出 15 至 30 天的慢发酵时间,让鲜灵滋味在时光里沉淀,为新年餐桌埋下味觉伏笔。

14763343432222608.jpg

制作腌鱼的过程,是白族人家冬日里的 “烟火仪式”。选材必先取剑湖及周边溪流里捞起的鲜鱼,多是肉质紧实的草鱼、鲤鱼,剖去鱼腹内脏,洗净后顺着鱼身纹路切成寸许长段,每一刀都要顺着肌理,才能留住鱼肉的弹嫩。接着是调味的 “点睛之笔”:粗盐要攥在手心,细细揉搓每一块鱼肉,确保盐分渗进纤维深处,既防腐又能引出鲜味;红辣椒面需是自家石臼舂制的,带着阳光晒透的醇厚辣香,不冲鼻却够绵长;再淋上几勺自酿的包谷酒,酒香瞬间裹住鱼肉,既能去腥,又能悄悄酿出一层温润的回甘。

拌好调料的鱼段,要小心码进土陶罐中 —— 这些陶罐是当地匠人用红土烧制的,内壁带着自然的粗粝感,密封性却极佳,能让风味在罐中慢慢交融。装满后用油纸扎紧罐口。让鱼肉在寂静的冬日里静静 “蜕变”。

待到节庆,腌鱼便成了白族人家餐桌上的 “主角”。开罐时,鱼肉已泛出温润的琥珀色,咸鲜里裹着椒香与酒香,入口软嫩却不松散,嚼着还能尝到一丝鱼肉本身的清甜。无论是招待拜年的来客,还是自家围坐吃饭,切上一盘腌鱼,配着刚蒸好的白族粑粑、酸脆的腌菜,便是一顿爽口的家常饭。剑川农村流传的 “甑子一下去就有四碟菜”,说的正是这般便捷与丰盛:蒸米饭(或是粑粑)时,把腌鱼放在甑子里,蒸汽顺着甑盖缝隙冒出,再搭几样现成的小菜,转眼就能凑出一桌有荤有素的餐食,省时又满含家的暖意。

这一罐腌鱼,藏着剑川白族对时令的敬畏、对生活的热忱,更把春节的团圆滋味,牢牢刻进了每一个白族人的记忆里 —— 那是寒冬里的烟火气,也是岁月沉淀的家乡味。

图:来源网络

阅读22
分享
下一篇:土陶
上一篇:剑川木雕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