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灭大理国有多惨,十万铁骑二万还

网络
2024-08-18
来源:网络

蒙古灭亡大理国,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世界古代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战例。昆明大观楼长联以“元跨革囊”四个字,概括了这一千里奔袭、出奇制胜的军事奇迹。
大理国300年的历史,从未对外用兵。当时面对宋、辽、金、西夏与蒙古之间的争斗,大理国一直置身事外,不予理会。然而,蒙古的战略——“斡腹之举”,却将大理国牵入了战争之中。

所谓“斡腹之举”,就是先出奇兵灭大理,然后再由大理派一支军队,对南宋腹地发动攻击,南北夹击,一举而灭南宋。这个策略看起来简单,其实,蒙古对大理用兵,也是颇费周折。蒙古对大理国用兵,前后三次,方才取得胜利。最早是在蒙古成吉思汗时。

1244年,窝阔台继承蒙古汗位,命征蜀蒙古军抽调精兵,攻取大理。据说当时调集的军队达20万之众。大军由川西过大渡河,越金沙江,直奔大理。大理国王段祥兴命军将高禾率部迎敌,在今丽江九禾一带,与蒙古军展开激战。

original-b3a6c4fb1853407005039e72c782250e - 2024-08-18T160824.969.jpg

迎战蒙古军队的大理国将军高禾,是当时大理国相国高祥之弟,为大理国重臣。在这场战役中,大理国与蒙古军都损失惨重。由于窝阔台汗突然逝世,蒙古大军只好撤回。而大理国方面,与高禾同时战死的还有其他数名高氏家族重要成员,所以此次战役,对大理国震动很大。段氏意识到,要抗击蒙古军队,必须与南宋联合起来,便遣使四川,想与南宋共议御敌之策,却遭到拒绝。其结果是大理国在大渡河一带没有形成有效的防区,而只好把防线收缩到金沙江一带。

宋淳祜七年(公元1247年),蒙古军队再度南下,意在偷袭大理国,但受到四川宋军的阻击,未能到达大理国境。蒙古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九月,忽必烈奉命率军10万,由蒙古高原起程远征大理国。当年十二月,大军乘冬季封冻之机,越过黄河,进入河湟之地。第二年春天,大军经过盐夏,四月出萧关,六月进驻六盘山,八月抵达甘肃南部的临洮。
大军到达临洮后,忽必烈做了两件事,一是遣使赴凉州(今甘肃武威)召吐蕃萨迦派首领八思巴,为大军过藏区做准备;二是派遣玉律术、王君侯、王鉴三人先行,诏谕大理。在八思巴的协助下,蒙古大军顺利进入川西地区,九月,抵达忒剌,即今天四川西部松藩一带。

大理国在金沙江以北设有建昌、会川二府,这里是南诏时期东蛮所居之地,这里的部族,虽在大理国建昌、会川二府管理之下,但同时常常依附于宋王朝的黎州,一如南诏时期的东蛮,既归南诏,又倾向唐王朝的剑南西川节度。蒙古军队进至大渡河边后,忽必烈将大军分为三路:兀良合台率西路,抄合、也只烈率东路,忽必烈亲率中路,分别进攻大珲国。

兀良合台所率西路军,由晏当路(今四川理塘、稻城一带)南下,经川西藏区,进现今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一带,在巨甸渡过金沙江。西路军在今丽江石鼓一带,被“空和寨”所阻。空和寨是大理国在金沙江边设置的军事要隘,沿江依山而筑,牢不可破。兀良合台亲自率军出战,经过七天的激战,才攻破寨门。

抄合、也只烈所率的东路军,沿川西平原南下,进入大理国建昌、会川二府辖地。此路大军的战略意图,是占领建昌、会川二府,过金沙江,进逼姚州,转而西进,与中路军、西路军会师,合围大理国都城羊苴咩城。姚州即今云南姚安,这是由四川进入云南的传统通道之一。但东路军进入大理国建昌、会川二府后,遭遇顽强抵抗,后来虽兵临姚州城下,亦不能攻克城池,只好停下等待忽必烈中路大军的支援。

忽必烈率领的中路军,先到达满陀城(今四川泸定),由于行军不便,蒙古军丢下粮草辎重,轻装渡过大渡河,在高山峡谷无人区之中,急行军二千余里,到达金沙江畔。据考证,忽必烈中路军的行军路线,是由大渡河而南,沿河谷南下,到达今丽江宁蒗县永宁镇金沙江北侧。么些族(纳西族)首领和字出降,为蒙古军引路。

蒙古军队虽来自大漠,不习水性,但出师之前,他们对大理国的山川地势有详细的了解,知道这里有大渡河、金沙江、洱海等河流湖泊,为渡河作好了准备。来到金沙江边,面对汹涌的江水,蒙古军士不用船只,使用北方人渡河惯用的“革囊”渡过了金沙江天险。(“革囊”,就是皮子做的气囊。中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两岸,普通百姓过河,都是乘革囊而过。)

渡过金沙江之后,忽必烈率领的中路军,由永宁南行,从今天的宁蒗县境内直驱丽江,到达大匮(今丽江大巨),进而攻击三赕(今丽江),么些族首领麦良出降。蒙古军由三赕至谋统(今鹤庆),高氏出降,邻近的善巨(今永胜)高氏也投降了蒙古军队。至此,忽必烈所率的中路军沿途招降纳叛,把大渡河以南直到云南西北部的大理国辖地,都收归到自己的帐下。大理国西北的军事防御体系,大渡河、金沙江两道天险,以及无数的“蛮夷”部族所形成的缓冲区域,霎时间被“天兵”所破。段氏、高氏万万没有想到,蒙古军有如天降,一下子就出现在苍山洱海之间。

紧接着,忽必烈率领的中路军,首先攻下邓川。这时,兀良合台所率的西路军,也抵达龙首关外,两路大军合兵一处,乘势攻破龙首关,大理国“首邑之地”的北大门洞开。蒙古大军占领大嫠后,沿苍山山麓小道,很快直抵羊苴咩城下。

经南诏大理国近500年经营的羊苴咩城,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从战略上说,蒙古军并无十分把握攻占此城。蒙古军虽有兵临城下之优势,但忽必烈并不急于攻城,他认为如果能兵不血刃,订立城下之盟,那才是上善之策。于是忽必烈再次派遣玉律术、王君侯、王鉴三位特使入城,诏谕大理国段氏出降。但大理国段氏、高氏君臣却颇为自信,他们杀了蒙古使臣,丝毫不理会忽必烈的招降。国王段兴智、相国高泰祥引兵出战,与蒙古军大战于羊苴咩城下。

面对坚固的城池和高昂的士气,蒙古军一时攻城难克,忽必烈决定再遣使臣诏谕大理国君臣,劝其出降。“三返弗听”,大理国断然拒绝投降。

忽必烈命令蒙古勇士组成一支特别队伍,绕道苍山西坡,由西向东翻越苍山。这支登山部队,十之八九死在苍山之上,但最终完成使命,存活下来的军士,在苍山上组成一支奇兵,军旗招展,鼓号齐鸣,由山顶直冲而下,突入城中。大理国君臣被这种“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气势所逼,弃城而逃,退守姚州、善阐。此次军事行动,是自南诏统一洱海地区以来,外部军事力量第一次攻入羊苴咩城,南诏大理国城防体系被蒙古铁骑踏破。

此后,蒙古军队乘胜追至姚州,与在那里久战不胜的东路军会合,攻克姚州城,俘获大理国相国高泰祥。再后蒙古军在兀良合台率领下,进军滇中,围攻善阐,攻城虽费时日,终究攻破城垣。大理国末代国王段兴智出奔至昆泽(阳宗海)被擒,后降蒙古,被封为世袭大理总管,段氏大理国至此灭亡。

蒙古军队虽获得大胜,但损失也是空前的:当年出师奔袭大理国的10万铁骑,仅存2万,损失了五分之四。

元朝灭大理国后,对云南实行了20年的军事管制。1274年,忽必烈在云南设立行省,将首府由大理迁至中庆(今昆明),结束了大理作为云南首府536年的历史。

阅读7
分享
写评论...